在(zai)體(ti)育運動(dong)中,造成人(ren)體(ti)組織或(huo)器官在(zai)解剖上的(de)(de)破(po)壞和生理上的(de)(de)紊(wen)亂,稱為運動(dong)損傷。下(xia)面介(jie)紹一些運動(dong)損傷的(de)(de)防(fang)治措施。
運動損傷后的有效處理可以從以下幾種情況來闡述。
一、擦傷 即皮膚的表皮擦傷。如果擦傷部位較淺,只需涂紅藥水即可;如果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,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后再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。
二、肌肉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。主要由于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,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,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,并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,保持30分鐘,以使小血管收縮,減少局部充血、水腫。切忌搓揉及熱敷。
三、挫傷 由于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。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,經冷敷處理24小時后可用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中成藥,加理療。
四、扭傷 由于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,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。多發生在踝關節、膝關節、腕關節及腰部。
1.急性腰扭傷 讓患者仰臥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,腰下墊一個枕頭,先冷敷后熱敷。
2.關節扭傷、踝關節、膝關節、腕關節扭傷時,將扭傷部位墊高,先冷敷2~3天后再熱敷。如扭傷部位腫脹、皮膚青紫和疼痛,可參照“肌肉拉傷”的處理。
五、骨(gu)折(zhe) 常(chang)見骨(gu)折(zhe)分為兩種,一種是皮膚(fu)不(bu)(bu)(bu)破,沒(mei)有傷口,斷骨(gu)不(bu)(bu)(bu)與外(wai)界相通,稱(cheng)(cheng)為閉合性骨(gu)折(zhe);另一種是骨(gu)頭(tou)的尖(jian)端穿過皮膚(fu),有傷口與外(wai)界相通,稱(cheng)(cheng)為開放性骨(gu)折(zhe)。對(dui)開放性骨(gu)折(zhe),不(bu)(bu)(bu)可用(yong)手(shou)回納,以免引起骨(gu)髓(sui)炎,應用(yong)消毒紗布對(dui)傷口作初步包扎、止血(xue)后,找木(mu)板、塑料板等將肢體(ti)骨(gu)折(zhe)部位的上(shang)下兩個關節固(gu)定起來。懷疑(yi)(yi)脊柱有骨(gu)折(zhe)者(zhe),需早臥(wo)在(zai)門板或(huo)(huo)擔架上(shang),軀干四周用(yong)衣服、被單等墊好,不(bu)(bu)(bu)致移動,不(bu)(bu)(bu)能(neng)抬傷者(zhe)頭(tou)部,這樣會引起傷者(zhe)脊髓(sui)損傷或(huo)(huo)發(fa)(fa)生(sheng)截癱(tan)。懷疑(yi)(yi)頸(jing)椎骨(gu)折(zhe)時,需在(zai)頭(tou)頸(jing)兩側置一枕頭(tou)或(huo)(huo)扶(fu)持患(huan)者(zhe)頭(tou)頸(jing)部,不(bu)(bu)(bu)使其在(zai)運輸(shu)途中發(fa)(fa)生(sheng)晃動,再用(yong)平木(mu)板固(gu)定送醫院處(chu)理。
六、脫臼 即關節脫位。一旦發生脫臼,應囑病人保持安靜、不要活動,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,妥善固定后送醫院治療。
只(zhi)要掌握了以上知識,在(zai)運(yun)動中認真防護(hu),就(jiu)可以盡(jin)可能地避(bi)免運(yun)動損(sun)傷的發(fa)生(sheng),并(bing)(bing)能在(zai)損(sun)傷后得(de)到及時、有效的治療(liao),減(jian)少并(bing)(bing)發(fa)癥與后遺癥。
一、準備活動要充分。在實際工作中,我們發現不少運動損傷是由于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。因此,在訓練前做好準備活動十分必要。
二、注意間隔放松。在訓練中,每組練習之后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,防止由于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,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松非常重要。
三、訓練方法要合理。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,科學地增加運動量。
四、加強易傷(shang)部位(wei)肌(ji)肉(rou)力量練習。據統計,在運動(dong)實踐(jian)中,肌(ji)肉(rou)、韌帶(dai)等(deng)軟組(zu)織的(de)運動(dong)傷(shang)最為多(duo)見。因此(ci),加強易傷(shang)部位(wei)的(de)肌(ji)肉(rou)練習,對于防(fang)止損傷(shang)的(de)發(fa)生具有十分重要的(de)意義。
五、防止局部負擔過重。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,會造成機體局部負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。
除上述幾條外,搞好醫務監督,遵守訓練原則,加強保護,注意選擇好訓練場地,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內容。